_学工在线_学生资助 - 摩洛哥vs克罗地亚实时比分
学生资助
首页»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阳光团员在行动】 黔北深山现天渠 愚公精神动吾心

作者:刘芳如/文 黄仙竹/图         发布日期:2023-08-15     浏览次数:

     

今年盛夏,阳光团员们在暑期积极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来受教育、培养能力、回馈社会,努力成为国家复兴的时代新人,在中华大地上绽放青春的芬芳。接下来请跟着阳阳,一同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2023年7月29日,资源环境学院赴遵义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旧名草王坝村,正是大发渠——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绝壁天渠坐落之处。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被当地村民真切称为“初心馆”的大发渠陈列馆内进行深入学习,心怀敬意,行步间,只觉慷慨激扬。而后怀着久久无法散尽的震撼振奋之情,于家中拜访黄大发爷爷,听爷爷讲述那开山凿渠、志拔穷根的30多年,清白干净、一心为民,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在陈列馆内,团队成员参观了草王坝的艰辛岁月、第一次修渠、第二次修渠、大发渠圆梦渠、“时代楷模”黄大发与大发渠精神启示录五大板块,重走挂满旧照片,摆满旧物件的“初心之源”“使命之本”“传承之魂”“奉献之廉”长廊,也是在重走黄大发爷爷的初心之路。随着时间向前发展,一张张村貌照片不断展现,团队成员清晰地感受到山村换了新颜,越来越多的村民展了笑颜。在馆内还复刻了黄大发爷爷的老屋,屋内陈列有老背甲、破蓑衣、旧马鞍等一件件饱经沧桑的修渠工具,这些老物件承载了无尽的过往,更是浸润着一个老党员最清澈、最纯粹的初心。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黄大发爷爷家中,门一开,扑面而来的朴素气息,让我们原有的紧张消失殆尽,大发爷爷带我们参观了书房里挂满了奖章奖状的一面墙,讲述了修渠的故事。从当上村干部后,撂下“狠话”的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到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进草王坝,在大发爷爷缓缓道来的话语中,陈列馆内的物件好似猛地鲜活起来,一段30多年的岁月尽数现于眼前。谈起记忆最深刻地凿渠经历,黄大发爷爷回忆道:“在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擦耳岩,垂直300多米高,把绳子拴在大树上,再系到腰上,顺着石壁慢慢往下探,最终才找到了放炸药的合适位置。”

队员们在黄大发陈列馆前合照

面对我们对于当时建造条件之艰苦的惊叹,大发爷爷笑着说:“就是一寸一寸凿,一寸一寸敲。”这短短几句状似轻松,却裹挟着那36年无数次挥动锄头、铁锤卷起的猎猎长风,自天边咆哮奔涌而来。在与我们最后告别时,这位坚毅、勇敢、纯粹,用一生诠释舍己为公的老人,依旧是和蔼的笑着,叮嘱着我们好好学习,不要荒废青春时光。恍惚间,似又瞧见几十年前那个在村民眼里腰杆笔直、敢想敢干的年轻支书,他依旧未变。

30多年,能让一头浓密的黑发染上了岁月的印记,能让鲜亮的党徽蒙上了摩挲的尘印,但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30多年更能让绝壁上生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改变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汩汩水流自渠道涌出,润泽了这长久苦于干裂、陷于贫穷的土地的每一寸肌肤,贫瘠的荒地变成了生命的良田,随处可见新芽绕晨雾,葱葱沁露珠。

黄大发爷爷获得的荣誉

黄大发爷爷的七一奖章

历史从不回头,血的印记与声声呐喊层层推动,让其后的中国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当我们结束实践活动后,汇入无数平凡且普通的日子里,大发爷爷的真切言语始终围绕在身旁、若隐若现。当流于敷衍疲乏之表象,置身于言论争辩之漩涡,陷入人生境遇之困顿时,这次活动的经历已成为肌肤下的血液,供养着生命的往复循环。身为农林学子,我们必将把专业知识融于当代“愚公精神”中,相信那些激荡在胸膛里的热量、血脉喷张的激情,终会化作水滴石穿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再迈红色征途,以承先辈之明志,续今朝之长歌!

队员们和黄大发爷爷合照

版权所有  摩洛哥vs克罗地亚实时比分 学生处  

地址:陕西省杨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