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早晨8点,大巴车在福银高速茂陵服务区停车不久,一个女青年就气喘吁吁地走到最后一排找座位,“终于赶上了”,望着周围人疑惑的眼神,她解释道,“早上起来稍晚了些,我就坐出租车追过来了。”
她叫张楠,我校植保学院新进的辅导员。
这一天,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学发展中心组织2017年新进教师赴延安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暨理想信念专题培训。早上7:15,80余名青年教师就分乘两辆大巴车从学校出发了。
因为前一天晚上工作至深夜,张楠未能及时与大家一起出行,就自掏腰包乘出租车追赶大部队。她给带队的校党委常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闫祖书说:“我要来,我就是不想被落下。”
组织新进教师赴延安进行理想信念专题教育,这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临行前,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手书批示,希望青年教师补足精神之钙,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不想被落下的,不止张楠。
朱铭强,这位博士创业明星、机电学院青年教师因为24日满课,不方便调换,就在当天上完课后乘火车于晚上7点赶至延安。虽然此前已来过延安枣园、杨家岭,但作为一名教师来这里集体学习还是让他收获颇多。他说,我们要积极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用延安精神武装自我,坚守基层工作。
杨晓梅,这位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毕业的海归青年、资环学院副教授,本不属于此次培训范畴,但她强烈要求参加培训。听报告、观旧址、看遗迹,她都很认真,她认为此次培训,对于刚从海外归来即将执教的她来说,既是思想的“回炉再造”,又如一场“及时雨”,透彻而又深刻。
张敏,这位已有8个月身孕的食品学院新进博士,全程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张敏说:“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是一名普通的学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孕妈妈。我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角色:投入教学和科研;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安排好自己的家庭生活。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名青年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不想被落下的其实是此行整个青年教师队伍。3场专题教学,5场现场教学,青年教师们一手提着折叠凳,一手攥着笔记本,在革命先辈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听报告,入窑洞,进山沟,问群众。
“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故事,让我们将以前从课本上或视频中看到的场景现场还原。”水建学院青年教师冉辉博士说,自己深刻领会了延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自己首先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机电学院青年教师郑智旗博士说,此次专题教育将现场教学和参观学习结合起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生动,使人印象深刻、感触深刻,“走进新时代,国家许我以信心,我许国家以奋斗。”
编辑:王学锋
终审:闫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