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评估 > 评估动态 > 从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审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

从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审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07     浏览次数:

  

  摘要:以2002年至今的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结果为源数据,对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大学在与本行业相关的主干学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部分传统学科面临挑战;优秀学科发展呈进步趋势,但整体学科竞争力不足;可持续性与多样性的学科生态尚未形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可以通过实施“倾斜-共生-融合-提升”的学科建设策略,培育更多优势学科,推动学科结构的有序拓展,持续提升学科竞争力。

  关键词: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评估;学科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回顾近60多年来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行业特色型大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曾经发挥的作用来看,都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类大学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面貌。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政策的支持下成为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这些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对行业发展贡献度高,并在国家高等教育重点计划的竞争中胜出,曾获得“211工程”“985平台”甚至“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处在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结构分布格局的顶端。在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有9所。对于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其办学实力处于什么水平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双一流”建设方案强调以学科为基础。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是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基础,学科作为一种“专门化组织方式”,是大学的“一个独特和主要的特征”。因此,通过审视学科竞争力可以洞悉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竞争力”的内涵,“这个术语对于不同的人似乎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尽管脱离具体领域难以对竞争力下准确的定义,但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竞争力”主要有两类涵义:一类是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George M. C. Fish所代表的观点,竞争力体现为竞争一方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用知识的能力,即比较优势;另一类是我国学者吴敬琏所代表的观点,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上所具有的明显优势,能够满足顾客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即某一对象的有用性或不可替代性。据此,学科竞争力相应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各高校同一学科之间在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或差距表现;二是某一学科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体现的社会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体现了学科竞争力的两种涵义。一方面,学科评估通过“评分”或“分档”方式公布结果,能够反映各高校同一学科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学科的建设现状和潜在实力;另一方面,评估指标关注学科对“解决中国问题”的贡献。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例,除单独设置“社会服务贡献”指标,还在“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的评价过程中,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学生调查”和“雇主调查”,这些能够呈现学科建设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外部主体需要的程度。本研究拟对2002年以来的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审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现状,以期为此类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在历次入选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名单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中,工科类院校的比例最高,均接近或超过60%。我国在2030年前将保持工业倚重型的经济形态,中国的积极发展仍需要依靠工业化进程中各行各业的科技进步。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研究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并将其界定为:①曾经或仍然隶属国家部委,且不曾与其他本科院校合并;②一级学科中工学占比最高;③获国家“双一流”建设或“985工程”“985平台”支持;④实现国家部委或行业骨干企业共建,与特定行业保持紧密联系。由此确定了17所大学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与前三轮评估根据“学科整体得分”进行排名相比,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公布。评估结果发布方式的差异,为历次学科评估结果的直接对比带来困难。为此,本研究运用两种方法。①模拟分档法。依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档规则,将前三轮学科评估的排名结果转换为分档数据。基于分档数据的纵向对比,判断17所样本大学学科竞争力在某个时期内的发展态势。②相对比较法。针对某所高校的某个一级学科,对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榜单中同时出现的院校进行升降判断,包括计算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高于或等于该校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低于该校的院校数量——超过院校数;计算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低于或等于该校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高于该校的院校数量——被赶超院校数。若超过院校数大于被赶超院校数,则判断该校的该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进步,反之判断为退步,两个数相等则判断为持平。

  此外,本研究还将运用基标法,对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和国内标杆进行比较,以期明晰这些大学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科生态位,为其“因校制宜”设计学科建设策略提供依据。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各类公开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网站、各大学网站。分析的源数据主要为研究对象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整体得分或分档排位结果。此外,根据研究需要,还采集了有关高校的在建一级学科数及门类分布、参评学科数、“双一流”建设学科数,以及在ARWU、US News、QS和THE四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数据等。数据采集时间截至2018年4月30日。

  三、调查结果与统计描述

  第四轮学科评估采用分档方式公布结果,排位最前的学科并非“独占鳌头”的魁首,而是“数一数二”的A+档,可称之为“顶尖学科”,这档学科具有领先优势。A类中的三档学科可以统称为“优秀学科”,其中A与A-档学科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B+学科属于未来有望晋级A类的后备学科,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可称其为“潜力学科”。

  本研究以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为观察样本,分别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总体状况、优秀学科数量及结构特征、“双一流”建设学科现状、国内一流大学标杆对比4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总体状况

  为直观比较各校的学科整体竞争力,本研究引入“学科指数”概念,学科指数越高则竞争力越强。基于“大学是学科的混合体,一流大学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而不是大量‘非一流’学科的堆砌”这一认识,学科指数既应该反映一所大学已拥有的优势学科状况,也应该体现其学科发展潜力。因此,仅将“优秀学科”与“潜力学科”纳入学科指数的计算范畴,其计算公式表述为:

  

  其中,I为学科指数,S为相应档位的学科数,W为相应档位学科的权重,i为学科层级。i值为1~4,分别代表A+、A、A-和B+学科。依据不同档位学科的重要性,采用简单赋值法对各级学科的权重赋值,四档学科的权重分别为1、0.5、0.25和0.1。17所样本院校的整体学科竞争力呈现明显分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科指数介于7~8,独居第一序列;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的学科指数为0.95,处于最低序列;学科指数介于1~2的第五序列高校数量最多,共有8所。

  (二)优秀学科的规模、结构与发展态势

  1.优秀学科数量及占比稳步增长。在四轮学科评估中,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A类学科每轮平均增幅为56.4%,高于参评学科总数每轮46%的平均增幅。

  2.优秀学科门类逐轮拓展。数据统计显示,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工学均有A类学科。其中2所在理学有A类学科且均为A+,4所在管理学有A类学科,1所在文学有A类学科。与前三轮相比,第四轮评估中覆盖了3个门类的A类学科高校增加了2所,另有3所高校的A类学科覆盖了2个门类。

  3.参评学科“尖子率”与“优秀率”有待提升。第四轮评估未公布位列后30%的学科,按“有分档排名”的学科数,对17所样本院校与全体参评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尖子率、优秀率进行比较的结果如下。

  第一,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参评高校。491所参评高校的5112个学科有分档排名,学科尖子率为4.1%、优秀率为13.9%,校均A+学科0.4个、A类学科1.4个。相比之下,17所样本院校的学科尖子率、优秀率分别为4.3%、15.4%,校均A+学科1个、A类学科3.8个,均高于全部参评高校整体水平。

  第二,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总体偏低。13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中国科学院大学、外交学院、西藏大学)的学科尖子率为7.1%、优秀率为22.7%,校均A+学科1.5个、A类学科4.9个,均高于17所样本院校。17所样本院校中,有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学科尖子率为6.9%、优秀率为29.3%,校均A+学科1.6个、A类学科6.8个,虽均高于13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但均低于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相应均值。后者的学科尖子率为9.7%、优秀率为33.5%,校均A+学科3.5个、A类学科12个。12所“一流学科”建设样本院校的学科尖子率为3.3%、优秀率为10.1%。相比之下,9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科尖子率、优秀率分别为4.4%和11.3%。

  4.优秀学科呈进步趋势。对比分析第四轮评估中65个A类学科较上一轮评估的进退步情况,除13个学科保持A+,3个学科首次参评外,其余学科中:62%取得进步,20%与上一轮持平;18%的学科虽有退步,但“被赶超数”均不超过2位。

  (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中的区位分析

  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3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以下简称“一流学科”)全部参加第四轮评估,获评16个A+、10个A、5个A-和2个B+,占比分别为48.5%、30.3%、15.2%和6.1%。此外,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各有1个非一流学科获评A+。全国高校参加第四轮评估的一流学科共计433个,A+、A、A-和B+档占比分别为44.1%、19.9%、17.3%和12.2%。

  5所一流大学建设样本院校的一流学科中,A+和A类占比分别为46.7%、93.3%,均略低于17所样本高校相应均值。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一流学科中,A+和A类占比分别为40.7%、80.5%,均低于5所样本院校。

  (四)国内标杆对比

  根据标杆对比分析需遵循的相似性、领先性和可行性原则,本研究选取在ARWU、US News、QS和THE四个国际公认程度较高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排位靠前、在工学领域优势突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标杆,与学科指数排名前6的样本院校进行比较。根据《世界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目录》,全球共有9760个大学层次的机构,8000个非大学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前101~300、前301~500、前501~600名的高校,可分别被视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领头力量、前中坚力量、后中坚力量及新生力量。同时,结合该校的一级学科中工学占比最高,以及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在工学类至少有1个A+且A类学科数不少于5个的标准,确定了10所大学作为国内标杆。

  学科指数分析:名次分布总体靠后。纳入对比分析的16所大学根据学科指数高低可分为3个序列。6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中,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处在第二序列中间位置,其他5所占据了第三序列中的绝大多数。

  四维度排序比较:总体处于“中下游”。为尽可能全面地分析6所样本院校的学科竞争力,本研究从4个维度将其与标杆院校做对比分析:第一个维度为分档排序,依照我国奥运奖牌榜的排名方式,依次按A+学科、A学科、A-学科的数量对16所大学进行降序排序,由此反映各校顶尖学科及优秀学科的规模差异。第二个维度为分类排序,依次按A类、B类和C类学科的数量对16所大学进行降序排序,以期反映各校学科层级的差异。第三个维度为在建学科优秀率排序,依据各校在建一级学科中的A类学科占比,对其进行降序排序。第四个维度是基于学科指数高低对各校进行降序排序。

  数据统计显示,16所大学在4个维度的表现不尽相同。依据学科指数高低划分的3个序列:第一序列中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其4个维度排序结果之间呈现高位集聚、均衡程度高的特征。3所大学的顶尖学科、优秀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建学科优秀率均超过45%,整体学科竞争力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如此,3所高校在4个世界大学排名中均属于“领头力量”或“前中坚力量”,也印证了“一所名副其实的一流大学在各种指标体系下都会是一流的,其排名不会产生大的波动。”

  作为第二序列中的唯一一所样本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4个维度排序结果之间呈现中高位集聚、均衡程度较高的特征,分档排序、在建学科优秀率(达到35%)排序为第6,其整体学科竞争力处于标杆院校行列的“中游”。

  北京理工大学的分类排序、在建学科优秀率排序、学科指数排序处于第三序列的领先位置,其中,学科优秀率(超过27%)高于第二序列中的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但分档排序仅为第13。说明该校虽顶尖学科数偏少,但整体学科竞争力有较大提升潜力。

  处在第三序列的其他4所样本院校中,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分类排序、在建学科优秀率排序、学科指数排序结果呈现低位聚集,分档排序处于第三层级的领先位置,高于第二序列中的天津大学。表示两所大学的优秀学科总量和在建学科优秀率偏低,但有一定数量竞争力突出的顶尖学科。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在4个维度排序之间的均衡程度偏低且均处低位,整体学科竞争力处“下游”位置。

  3.优秀学科的领头力量偏薄弱。比较10所标杆院校在A类、B+档位的学科分布呈现4种类型:①“T型”,典型代表是清华大学,其A+学科数遥遥领先,其他各档学科数基本一致;②“灯笼型”,如浙江大学,其A+、A及B+档学科数较为接近,A-学科数最多;③“橄榄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其A、A-学科占多数;④“金字塔型”,如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其A+学科数量稀少,另外3类学科逐档增多。反观6所样本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灯笼型”,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为“金字塔型”,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倒T型”。

  4.优秀学科与潜力学科门类分布不均衡。6所样本院校中,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A类学科覆盖了3个及以上的学科门类,B+学科覆盖3个及以上学科门类的仅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4所“一流大学”建设样本院校的A+学科均为工科,A类及B+学科中无理科。尽管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北京交通大学的“系统科学”学科跻身A+档且为理科,但两校的A类学科中未见“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理科。6所样本院校非工科A类、B+学科中,管理学占比最高,均超过50%。反观10所标杆院校,有8所大学的A类学科覆盖了3个及以上的学科门类,其中3所大学的A+、A和A-学科中均有基础理科,另有4所大学的A或A-学科中有基础理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基于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数据,对17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竞争力进行了4个方面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优势继续保持,但部分学科面临挑战。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有11所样本院校在传统优势领域有18个A+学科,其中部分学科较上一轮学科评估相比,属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失而复得”。3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尖子率和优秀率不仅高于全国所有参评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相应均值,甚至高于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相应均值。但是,部分传统学科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东北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均排在前2名,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仅处在第4~8名区间。

  2.优秀学科发展呈进步态势,但各校的整体学科竞争力不足。17所样本院校的A类学科数在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每轮平均增幅远高于参评学科数的平均增幅。较第三轮学科评估相比,85%的优秀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稳中有升”,15%的学科“退而有度”。然而,17所样本院校的学科尖子率、优秀率、校均A+和A类学科数都低于13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相应均值。与10所国内一流标杆院校相比,17所样本院校无论是学科指数的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都低于3倍以上。

  3.可持续性与多样性的学科生态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①优秀学科整体力量偏单薄。比较17所样本院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A类及B+档位的学科分布,只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4个A+、3个A、7个A-和4个B+形成了较宽的“灯笼型”结构;其他16所均为“倒T型”或斜度较大的“金字塔型”结构,校均A+学科数和A学科数仅为0.9个和0.6个。②学科门类发展不均衡,理科薄弱。17所样本院校中,有12所的A类学科覆盖面不超过2个学科门类,呈现“由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型适应”的特征。65个A类学科中,工学占比远高于理学、管理学和文学。但是,17所样本院校中均无基础理科跻身A类,仅有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学”获评B+。而基础理科是科学技术的源泉、先导和后盾,是大学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③新的优势学科领域尚未产生。第四轮获评A+的学科均与这些样本院校长期面向的行业密切相关,尚未在传统特色和优势领域之外产生顶尖学科。反观国内一流标杆院校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以船舶工业为服务面向,但在第四轮评估中,除“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以外,还有“生物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3个学科获评A+,多学科共生的生态系统业已形成。

  (二)建议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围绕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而创办的,其学科总体架构呈现“冰山”型特征。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既巩固和加强传统学科的领先优势,又能实现学科结构的有序拓展。对此,建议实施“倾斜-共生-融合-提升”的学科建设策略。

  1.“学科倾斜”策略。立足国家需求及行业发展和立足学术前沿并重,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行为和“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科研,把学科和知识生产置于统一目标的牵引下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创新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增强传统优势学科的行业贡献度和学术竞争力,使“冰山”顶部达到新高度。

  2.“学科共生”策略。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行业特色”具有时代性,当前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其他行业的全面渗透,正在颠覆众多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些大学需要在强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寻找新的对接点,适度新建具有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学科。同时,从重大工程应用中寻找基础前沿研究方向,建设与优势工科相匹配的基础理科,从而稳定和扩展“冰山”底座。

  3.“学科融合”策略。信息化时代的许多创新都产生在学科边缘地带和跨专业的交叉点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可以遴选主干学科以外的异质性学科,通过提高其发展的规模与质量,推动其达到与传统优势学科对话的临界点,促进两者的交叉融合,使各学科之间形成网络协同关系。

  4.“学科提升”策略。建立“适当的学科平衡机制”和“相对差异的学科竞争机制”,有选择性地将若干新学科纳入重点建设,持续为其投入生存性资源与发展性资源,使其成长为新的优秀学科,实现更多“冰山”升出海面,形成优秀学科的集团优势。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18年第9期

  

版权所有:摩洛哥vs克罗地亚实时比分 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