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信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教信息动态 > 吴普特校长在201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普特校长在201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28     浏览次数:

  

  强化担当  狠抓落实

  奋力谱写学校“双一流”建设新篇章

  ——在2019年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党委副书记  吴普特

  (2019年2月27日)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18年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奋力谱写学校“双一流”建设新篇章。

  一、关于2018年工作

  2018年是学校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去年年初工作会议上,我对学校工作提出了“十个切实”。下面,我着重从这十个方面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

  (一)推进学科群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完成了五大学科群组建工作,规划建设了8个世界一流学科方向、8个国内领先学科方向、3个国内一流学科方向,遴选组建了88个PI团队。建立了以首席科学家、方向科学家、PI团队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按“学术特区”创新学科群管理机制,从建设资金、研究生招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了“扶优扶强”的支持机制;建立了体现国际质量水准的A、B刊论文评价机制;建立了基于PI团队的支持、评价与激励机制。创造性地建立了学科群非事业编制研究人员聘任机制,为学校做大做强人才“蓄水池”走出了新路。

  一年来,学科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发表A刊论文3篇,组织培育A刊论文5篇,组织培育国家奖2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学科群组织培育A刊论文3篇,组织培育国家奖2项;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学科群组织培育A刊论文2篇,组织培育国家奖1项;动物生物技术学科群发表A刊论文1篇,组织培育A刊论文6篇,组织培育国家奖2项;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学科群组织培育A刊论文7篇,组织培育国家奖1项。

  (二)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工作进展情况

  积极践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成立了草业与草原学院。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导学院研判了学科建设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逐学院明确了学科建设重点方向和目标定位。为加强人文社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增列了社会学博士点。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数学、化学、药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我校专业博士学位零的突破。

  一年来,学科竞争力稳步增强,农业科学ESI学科排名跃居全球前0.4‰。5个学科进入US.New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较上年增加3个。10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较上年增加3个,其中农学学科位列全球第8位。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精准引进、精准培育、引育并重、做强学科”的人才工作方针,研究制定了《学院学科建设重点方向与人才需求计划(2019-2021)》,确保人才工作与学科布局紧密衔接。研究修订了《新进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一年来,新增国家级人才1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选聘教师118人。获批省部级人才计划18人,1支团队获“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教学团队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5人在陕西省各类讲课比赛中获奖。3人获评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评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进展情况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制定了《“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全面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先后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狠抓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反馈问题整改。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学校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绘就了蓝图、规划了路径。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本科招生录取分数实现“八连增”,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31%。获得国际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21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0项。选派540名学生赴海外攻读学位或访学交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批50名“3+1”培养学生已赴美学习。966名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均被接收,其中880名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历年最佳。研究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51项。发表SCI、SSCI和EI论文1595篇,获评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学生在全国和陕西省网球、排球、羽毛球、游泳等比赛中成绩优异。

  (五)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工作进展情况

  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3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获批陕西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科研基地4个,陕西省重点科研基地4个、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审定、鉴定农作物及林木新品种32个,其中国审品种1个。获批国际发明专利1件,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7件。成立学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全年到位科技经费首次突破7亿元。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814篇,较上年提高了24.35%。其中,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275篇,较上年提高了30.95%。宋卫宁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成果荣登“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六)推进推广模式升级工作进展情况

  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寒暑假组织3000余名师生对7省区约47000个乡村进行调查,发布《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报告》,为服务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性支持和数据支撑,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立了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和学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关于试验示范站(基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核心试验示范站建设,改革试验示范站(基地)支持方式,修订《推广业绩津贴核拨办法》。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全年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5项,其中“西农511”小麦新品种技术转让费455万元,创我校历史新高。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在涉农领域实现培训全覆盖,全年培训学员15091人次,较上年增长30%。编辑出版国内首部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教材《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2个培训项目入选2018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学校农林博物院获批国家二级博物馆,成为全国高校领先的科普知名品牌。

  (七)加强实质性国际合作工作进展情况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继续加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举办第三届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增至14个国家的76个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挂牌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在中亚地区建设的示范园增至4个,为把中亚地区打造成“国际粮仓”进行了初步探索。学校已与47个国家174所国(境)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新建海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科技创新基地1个。获批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培育基地1个。全年招收留学生147人,举办全球土壤侵蚀研究高层论坛、第二届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森林多功能性国际研讨会、丝路区域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10次。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博士受聘学校名誉教授。

  (八)融入关中城市群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学校已初步研究形成落实方案。积极与示范区管委会、省发改委对接研讨,深化校区融合,服务杨凌农业自贸片区建设。积极谋划“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未来农业发展,促进开放办学,助力关中城市群建设。

  (九)加强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统筹学校信息化专项管理,系统解决了教学、科研、后勤、国资等管理服务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网络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系统设施、运营维护、服务保障得到加强,对学校事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升级“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完善提升“智慧教学云平台”。健全完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丰富“一表通”应用,打造“移动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建成新版OA系统。完成高算平台存储扩容建设。与华为公司在创新人才培养、智慧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智慧乡村等领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十)推进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出台岗位设置与聘任相关办法,基本完成第四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积极推动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改革,在系统梳理“五唯”事项基础上,启动修订教师选聘、职称评审与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启动修订学校绩效津贴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突出学科贡献度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

  推进财务工作改革,办学综合财力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总收入29.14亿元,较上年增加2.38亿元,增长8.89%。固定资产总值 47.96亿元,新增1.6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83亿元。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支持高校,未来3年将累计投入6亿元,改善教育教学基础条件。

  开展校办企业改制,学校被确定为全国23家校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成立深圳研究院。改革曹新庄试验农场管理体制。火地塘试验林场荣获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房屋有偿使用新机制。启动实施《后勤综合改革方案》。

  完成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学院旧楼综合改造等项目,南校区幼儿园、实验动物中心建设项目即将完工。北校区南门口环境综合治理、南校区学生浴室改造等专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附中晋升省级示范中学。全年完成教工体检人数4633人,学生体检2.6万人。累计发放奖助学金1.96亿元。获得社会捐赠3620万元。成立了老科协。图书馆、校友会、档案馆、出版社、安全保卫、离退休、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展。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不懈奋斗的结果。刚才,相关校领导宣读了对2018年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的决定,我代表学校再次向他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衷心感谢为学校事业发展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全体师生员工!

  二、关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担任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形成了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除此前多次谈到的“顶天立地国际化”,今天再与大家探讨五个问题。

  (一)关于新时代学科使命

  建校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学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连,从而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也充分体现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2012年,学校首次将学科建设的使命确定为“解决食物生产、资源环境利用与生态保育、区域发展、食品安全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这一使命的确立,为指导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了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如何使我校的学科建设能够与国家的新战略更加紧密契合,使学校能够站在国家战略最前沿作出更大贡献。我认为很有必要对2012年提出的学科使命进行拓展提升,建议调整为: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和乡村振兴。

  其中,将“食物生产”改为“粮食安全”,能更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将“资源环境利用与生态保育”改为“生态文明”,更能紧密对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利于引导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共同为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将“食品安全”改为“人类健康”,使学科建设内涵从“吃的安全”向“吃的健康”“活的健康”拓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贡献。将“区域发展”改为“乡村振兴”,更加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突出为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作贡献。总之,新表述包含的学科内涵更加丰富,对学科建设的发展定位要求更高,与新时代国家战略的契合度更加紧密,更能引导学校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二)关于树立全面人才观

  什么是全面人才观?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强调的,就是要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更好使用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那么,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我感觉,长期以来我们对人才的认识还是有点偏差。譬如,或多或少存在“五唯”倾向,还没有完全做到人岗相宜,对管理、实验、工程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我深刻感觉到,高素质实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制约高水平科研的瓶颈之一,管理队伍整体能力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政策还不利于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面人才观。校院两级都要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支持机制,努力做到人岗相宜,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政策环境,使各类人才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在为学校事业奋斗中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每位教职工都要坚信只要把学校的事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作出贡献,都能成为人才,都是学校宝贵的人才。

  (三)关于实施信息化战略

  合校以来,学校实施了两大战略:一是2004年启动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二是2011年启动实施的国际化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十五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化战略实施近十年,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这种影响不仅是全局性、引领性、革命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不可预期的。因此,我们要从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信息化建设,积极实施信息化战略,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科技创新组织与社会服务模式改革、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去年到华为公司考察后,更加坚定了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布局,鼎力支撑“双一流”建设。

  (四)关于加强科学管理

  主要与大家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分级管理,二是依法依规管理。

  在高校谈分级管理,首先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的职责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校党委的决策,并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把党委的决策变成现实。校长对校党委负责,副校长和院长对校长负责,处长对分管副校长负责。这种层级关系很清楚,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同志在认识上还有点模糊,个别同志害怕担责、不愿决策、习惯“请示”,还存在一些本领恐慌、消极懈怠、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事情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效率低下。现代管理科学认为“领导是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确”。学校决策部署工作,有些单位在具体执行时走偏了,把好事办成了麻烦事,把正能量变成了负能量。我希望,大家都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提高管理能力,该决策的要决策,该请示的要请示,用心办事、精准施策,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关于依法依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性作用,这是依法依规治校的前提。同时,我们要对现有制度进行研判,是否与上级政策精神相一致,是否与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是否有利于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不合时宜的制度、影响学校改革创新的制度,要抓紧修订。其次,要注重制度的有效衔接,避免制度“打架”,相互掣肘,造成管理无所适从。制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充分研究论证,慎之又慎。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始终将制度规矩挺在前面,避免有制度不遵从,避免用经验取代制度,避免想当然办事。以上这些问题在我们工作中时有出现,希望引起重视加以改进。

  (五)关于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目前,学校正处于追赶超越、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办学的地域、财力、人才等都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无法相比,单纯拼资源、拼条件肯定不行,必须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有信仰、有追求,浑身涌动着精神动力。大事考验人,关键处见精神。我们当前就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大家迸发出这种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高标准担当。同样的工作,是争创一流,还是满足于应付,结果显然不同。不能把“做了”视为“做成了”,甚至把“做一点”也认为“做成了”。这种低标准就是没有精神、就是不担当。其次,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为干劲足。一些工作布置下去,有的人对工作干劲足、抓得实,效果往往超出预期;有的人没干劲、简单应付、只求过关。第三,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为勇于攻坚。有的人敢于直面困难、破解难题,而有的人遇到困难绕着走、往上交、往外推,贻误工作。第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为执着与坚韧,要求我们对工作必须全力以赴、一抓到底。我希望每个人都要有这种精神动力。领导干部与管理人员要讲政治、敢担当、有作风,切实做好表率;科教人员要有学术至上的追求,有“十年磨一剑”的钻研精神;教师要有讲好每一分钟课、答好学生每一个疑问的育人精神;实验技术人员就是要专心做好每一项实验,厨师就是要为学生精心做好每一份饭菜,保卫人员就是要用心站好每一班岗,等等。总之,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凝神聚气,永葆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崇高责任和执着担当,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学校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关于2019年工作部署

  校党委基于巩固巡视成果和以本为本要求,将2019年确定为“深化巡视整改和本科教育建设年”。学校年号主题是一年工作的重点,要求大家广泛参与,必须号角嘹亮。2019年全局工作如何抓,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推进,我想最为重要的是两个字:落实。党中央有关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要结合巡视整改回头看深化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加快落实,三部委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必须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各项重要工作部署都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因此,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部署,以深化巡视整改和本科教育建设为重点,以抓铁留痕的精神狠抓落实,以高站位、高标准要求强化落实,以争创一流的勇气巩固提升再落实,努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已研究确定,很快就会印发给大家,我围绕“落实”谈九点意见。

  (一)着力落实深化巡视整改任务

  2018年9月30日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学校《落实教育部深化巡视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对78项巡视整改任务自觉“对表对标对单”,深化整改任务落实。这是一件政治任务,大家要从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校党委的部署安排做好“回头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严格标准,增强整改自觉;要以“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为契机,以钉钉子精神把深化巡视整改工作落实落细;要建立校院协同整改机制,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这项工作兴旺同志还要给我们重点部署,我们一定要落实好。

  (二)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年初,学校召开了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未来五年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校党委《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必须全面落实。要建立台账,挂号推进,确保任务一个一个落地。在此我强调几点:一是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2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任务必须加快推进,方案、标准、措施和建设机制要加快完善,下半年教育部“双一流”专家组将要进校检查中期进展情况。二是要抓住国家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机遇,积极主动谋划,确保在教育部今年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等方面,获得与学校地位相符的支持;要对标专业建设国际质量标准、国家质量标准、基本质量标准做好三级专业认证工作。三是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和未来农业发展,积极推进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发展新农科、新工科和新文科,在相关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前部署。积极推动与华为公司建设联合学院,以新模式发展新工科。四是要用好用足教育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高质量按时完成教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改造建设任务,力争建成标杆工程。五是要在打通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资源统筹管理和使用上建立健全机制,务必取得实质性进展。六是要加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学术型研究生要大力推进国际化培养,力争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培养机制上取得突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产业一线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案例库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七是要根据学科发展特征和学术研究类别,优化研究生招生指标绩效配置政策,探索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阶段要求的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摊机制。八是要深入实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聚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上工作,请教务处、研究生院、基建规划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场站管理中心、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学工和研工等部门抓紧落实。两会结束后我要专门听取教务处落实本科教育建设工作汇报。

  (三)着力落实一流学科建设任务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要对标国务院三部委“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精神,对规划内容抓好落实。以下几件大事要加紧推进。一是加强“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用足用好学校赋予的体制机制和一系列支持政策,把重大项目、重大成果的战略谋划和组织实施作为重点。要进一步深化学科群用人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国内外合纵连横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二是要围绕未来农业发展和学校未来发展,建立有利于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成立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按高起点、国际化的原则建设若干前沿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参照学科群机制进行管理。上述两项工作,请发展改革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研究提出方案,积极推动。三是要认真分析学科资源特别是实验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利于加强学校统筹管理、有利于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这项改革,请发展改革处牵头,人事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配合完成,党委校长办公室做好协调工作。四是要提前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工作。教育部学位中心计划上半年调研完善学科评估方案,下半年启动评估工作。发展改革处要提前安排部署,各学院要认真组织研究,提早挖掘资源和凝练评估材料,精心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另外,今年是“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年,教育部研究生司已明确组织专家进驻我校检查任务落实、帮助指导整改,请“双一流”建设办公室组织各部门认真对照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和责任清单,研判工作落实的符合度、达成度和发展度,剖析问题症结,做好自查自评和总结分析研判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落实方案。

  (四)着力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任务

  刚才与大家探讨了树立全面人才观的问题。我们要在全面人才观指导下拓展提升人才强校战略。一是要研究构建符合新时代政策要求、具有竞争优势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二是以《学院学科建设重点方向与人才需求计划(2019-2021)》为基本遵循,切实做到按需引进、按需培养。三是探索选择我校优势研究领域或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柔性引进国外院士级别的高层次人才,建设国外院士工作室,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引领我校学科发展。四是完善教学名师培育和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确保五年一个轮次培训目标的实现。五是加快高水平实验队伍建设。最近我走访了部分在学科群A刊发表论文的优秀人才,大家普遍反映,我校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逊于国外,但实验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要求,致使一些基础性、原创性前沿研究无法开展或进程滞后。学科发展水平越高,对实验技术队伍要求越高,一定要创新机制予以解决。六是要选拔一批优秀青年管理人才,按管理特长加快对位培养、精准培养,着力解决管理队伍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七是要破除“五唯”,不拘一格降人才,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宜的工作生态,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以上工作,请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人事处、发展改革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双一流”建设办公室、教学发展中心等单位研究落实。

  (五)着力落实“顶天立地”科技工作方针

  建设一流大学,既要突出高水平科研的支撑引领作用,又要突出对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流贡献,切实做好“顶天立地”大文章。一是要把布局“十四五”科技立项作为今年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组织研判国家、区域、行业发展战略需求,凝练提出学科重大发展问题,向主管部委建言献策,积极争取承担更多国家重大、重点科技计划任务,力争学校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和关键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密切关注国家科研基地建设动态,做好策划和跟踪,力争“十四五”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科学工程立项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三是校院两级都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组织培育和申报工作。实践证明,组织与否、力度大或小,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譬如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2016年只获得4项国家基金,2017年没有1项,在2018年的精心组织下,获批13项。四是要充分挖掘、系统整合科技资源,加强重大成果的组织凝练和第三方评价,努力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力争能够持续获批国家级科技奖。五是按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按县域、乡域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力争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建设新模式。目前,韩城市政府正在就此项工作与我校商谈。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要为此提供智力支撑,成教学院要为此加强乡村干部和新型农民培训。六是要加快完成学校科技推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争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在开户和岗位编制上的政策支持,并在陕西省相关地市挂牌成立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地方分院。七是根据中省有关精神,研究提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揽子意见。以上工作,请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牵头,发展改革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成人教育学院等部门及学院积极配合落实。

  (六)着力落实国际化战略任务

  国务院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五大改革任务之一,可见其对学校建设发展具有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我们要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交流合作。一是要坚持“走出去”作为,切实做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大文章。要进一步做实做大“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以“第四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合作论坛”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联盟组织机制,拓展提升联盟影响力,酝酿形成一批重要合作项目。要把我校中亚地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国际科技合作的标杆工程,成为助力建设中亚“国际粮仓”的技术引领者和模式示范者。二是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争取以我为主建立实质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技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项目实施,为研究和解决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作出贡献。三是要大力推动中外优质教育模式互学互鉴,力争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联合学院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健全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制度,研究制定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3个月以上的国际访学和学生交流互换。四是进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的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要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招生规模。五是要加强教师和学生国际胜任力培养,建立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以及支持优秀人才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国际期刊任职兼职的政策措施。以上工作,请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牵头,涉及的相关部门、学院一定要做好协同落实。

  (七)着力落实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信息化建设任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各项事业的革命性影响,加快谋划和积极推进实施信息化战略。一是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系统谋划学校信息化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意见。二是要做好“智慧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工作,启动“智慧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射手榜 基础网络建设,构建新的网络架构,改善互联网出口宽带。四是启动建设新型网络教学空间、实验空间、考试空间,实现互联互通,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改革。五是进一步推进管理服务信息化,改造管理流程,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此项工作,请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学院积极配合,协同落实。

  (八)着力落实综合改革任务

  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的五大改革任务,必须全面推进、按计划完成。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凝练总结学校合校20年来科教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办学经验,筹备召开学校科教体制改革2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次省部院共建会议。二是根据新时代中央对高等学校管理的新要求,以及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需要,按程序对学校《章程》进行修订完善。三是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主体作用。凡是与校院两级管理精神不相符的制度都要进行修订,凡是阻碍校院两级管理运行的“中梗阻”问题都应该整改克服。四是切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各类事项各级管理人员权责,促进各负其责。要根据中央新政策规定,对学校每项重要工作的议事决策规则和落实流程进行逐项梳理,明确学院、部门、学校领导和各议事决策机构对相关重要事项的职责权限,促进分级负责,提高管理效能。五是进一步推进各类考核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加快完成职称评审实施办法、年度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各类人员考核办法的修订工作。另外,要全面实施后勤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全面启动试验场站综合改革,积极推动校医院创建二级医院,创新离退休工作服务机制,加强对老同志精准服务、人文关怀。以上工作,请党委校长办公室统一协调督办,相关单位、学院积极配合,协同推进,狠抓落实。

  (九)着力落实国务院对杨凌《批复》精神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国函〔2018〕133号),指出要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12字定位,力争到2025年将杨凌示范区建设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这个《批复》包含了许多对学校的支持政策。众所周知,学校与杨凌示范区血肉相连,国务院对示范区的定位就是对学校的定位,对示范区的支持也就是对学校的支持。正如省委书记胡和平同志所讲,没有学校就没有杨凌示范区,没有杨凌示范区就没有学校更好地发展,要求学校 “立根杨凌、校区融合、开放发展”。因此,我们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要在《批复》中找位置,为实现《批复》要求作贡献。党委校长办公室要组织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学校落实《批复》的意见。

  另外,学校要持续作为杨凌示范区的技术创新源,在更高水平履行好国家赋予的使命,必须开放办学,加快提升学科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未来农业研究院”筹建,引领前沿交叉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杨凌示范区建设能力,促进校区融合迈上新台阶。

  以上是我对2019年工作提出的一些意见,不妥之处,请兴旺同志在后面讲话中予以纠正。如无不妥,请相关校领导负责推动落实。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让我们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摩洛哥vs克罗地亚实时比分 教学发展中心 网站管理员: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联系电话:029-87080179 中心地址:北校新图书馆一层南侧

[ 网站管理 ]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